比起世俗的成功,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当爱作为一个动词存在时,它的背后包含了体贴、感激、体贴、温柔等一系列动词。即便如此,他不仅不领情,而且挥金如土。除了每年几十万的学费和日常开销,他甚至还要花大量时间出入高级场所。

你的孩子懂得感恩吗?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假期去好友家玩。到点了,她赶着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比赛。却不赶巧,从卧室里赶出来送孩子的姥姥脚底打滑摔了一跤,瘫在地上不得动弹。但老人却还一个劲地摆手说孩子比赛要紧。好友开始手忙脚乱地打120急救,等救护车来的时候,因为也恰逢开赛时间,孩子在一边焦急地埋头拧着衣角,却又不敢吭声。我问:“孩子赶着时间,需不需要我先送过去再回来帮你。

”她摆了摆手,然后回头看着孩子严肃地说:“姥姥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几句话安抚孩子的情绪之后,引导他开始打下手,一起照顾姥姥。她事后对我说:“人的一生,赢的机会很多,值得爱的人很少。在利与亲情面前,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利妥协,养出来的孩子成为功利的白眼狼,对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种灾难。”父母的悲剧是付出了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在机场弑母的悲剧。

留学归来的他,因为不满母亲给的生活费不够多,一见面便掏出刀刺了母亲九刀。然而实际上,这五年来,他的生活费和学费靠的都是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有时候为了供给他,还要四处筹钱。即便如此,他不仅不感恩,反而花钱如流水,除了每年的数十万的学费和日常开支,他甚至还花天酒地常常出入高级场所。家长在殚精竭虑地培养一个孩子后,理所当然地想着孩子学成归来成为栋梁,恩泽家庭,却没想到,一个冷漠的孩子,反噬起来反而更可怕。

往近了说,我家隔壁就有个寡居老人,今年70多岁,每天坐在门口晒太阳。逢人就要自豪自己的孩子:“名牌大学生,在高大的写字楼里工作哩。”但话锋一转就声泪俱下:“可是有什么用!老了连看望都没有。”那个孩子我见过,的确生活都挺敞亮的,但是很少回来。据我所知,因为从小成绩就好,于是他的家人对他极为宠爱和纵容。早几年还没成家的时候,对老人常常大呼小叫的。

我们不禁要思考,养育一个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让我想起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说过的一段话: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据。相较于世俗意义的成功,他认为学会感恩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懂得感恩,一天当父母开始双鬓斑白,记忆衰退,步履蹒跚时,你不会对他们抱怨挑剔,你会不离不弃地照顾双亲,为他们做饭洗脚。

说白了,最好的教育,不是教会孩子赢,而是教会孩子爱。平凡人的幸福,无非是父慈子孝的天伦之乐。所以,无论你将来飞得多高多远,你都要回归你的家庭,担起责任守护你的家人。在成功学、厚黑学等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一个致力于培养一个三观正、有温度、有情趣、有良心的孩子的家长,会显得很违和,但扪心自问,这难道不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吗?警惕你的孩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很出名的是高年级的一对兄妹,两人包了文理科的状元。

但有一天周末,我姨带我去买东西,骑车路过一片农田时,发现兄妹俩在帮家里呼哧呼哧地干农活,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巴。我姨愣在那里,心疼地问他们的妈妈: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大热天的让干农活啊。他们的妈妈直起腰来,先是一愣,估计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孩子优秀和体谅家人并不是相对立的啊,然后只是礼貌地笑了。那个哥哥接话答:我妈一个人太辛苦了,我们应该的。

是的,体谅家人是对的,和你好不好没关系。他们体谅他们为自己做一日三餐的辛苦,体谅他们为了供孩子上学的艰辛,体谅他们每天的艰辛和不易。但是,观察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有我姑姑的想法:“只要考100分,家务都是免费的。”“考个A,我奖励你最新的手机。”“只要管好你的学业就行了,别的都不需要你。”我们都执着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忘了思考:这个自私冷漠的孩子一旦赢了,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是造福全人类的大爱吗?是正义的化身改变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吗?是社会正能量温暖了身边的人吗?还是一个体贴温暖的丈夫,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一个孝顺的孩子?都不是!是一个微妙的利己主义者!最好的教育不是如何去赢,而是如何去爱。有人曾经总结过。所谓的失败者,无非就是具备这些特征:缺乏学习和上进的能力,莫名其妙的自信,应得的爱,父母至死都要哺育他。


文章TAG:感恩  模板  手抄  懂得  孩子  感恩手抄模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