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种文化是红色文化,当然这种文化来源于革命传统教育,有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也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统一。清明节祭祀英烈,是新中国的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文化是给中国人民的英雄扫墓,把一个小家庭的感情放大到社会国家的感情。以前清明节是传统孝文化的一部分,只祭奠自己家族的祖先、革命先烈和中华民族共同的英雄。

清明祭英烈,是不是传承红色基因和文化?

谢谢你的提问。清明祭英烈这是新中国的红色文化,以前,清明祭先祖,这是传统的孝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祭奠的只是自己家族的祖先,祭奠革命烈士,祭奠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英雄。新中国的成立,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全国各地都有“烈士陵园”,纪念为革命死去的英雄,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都要去烈士陵园祭奠革命烈士,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在进行。

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不仅仅是对革命烈士的拜祭,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实践,过去,还有活着的革命战士,拜祭烈士陵园的时候,还要请这些老战士讲述革命烈士的事迹,他们是怎么牺牲的。除了祖国各地的烈士陵园,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全国人民的英雄纪念碑,在这个碑的正面,是毛主席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背面是周恩来总理的亲笔书写毛主席起草的文章说,从解放战争以来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从孙中山欣赏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见,党和国家,对自己的人民和人民的英雄多么尊敬!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国家祭奠革命烈士人民英雄的一个创举,所以,每年清明节,人民群众也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自发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无限哀思,

毛主席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那么各地的烈士陵园,也会有一波又一波的少年儿童到烈士墓前,哀思,宣誓。新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孩子,要在烈士陵园带上红领巾,假如共青团、党员的,也要在烈士陵园宣誓。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有人说是红色文化,当然这种文化来源于革命传统教育,有红色的基因。

但是,红色基因也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统一,比如说,清明扫墓活动,原来只是给自己的祖先扫墓。而红色传统文化,是给中国的人民英雄扫墓,这就把小家的情怀,放大到社会国家的情怀之中了,现代社会更需要我们有国家的大情怀,去承传现代的新文化。革命烈士,就是从自己的小家,走向全国的解放,走向中国的人民英雄,

如何写一篇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小学生作文?

一,先领孩子去参观革命博物馆等地方接受一下革命传统教育。这也叫观察,观察分会观察和不会观察两种情况。我们总是说,生活中的事都可入文,可为什么到写作文时就没有素材了呢?到写事情的时候就没话了呢?这就是不会观察造成的,怎么观察才是会观察呢?说来也简单。就是边观察边默诵,比如,我刚才走出我家大门,看见街上一个人也没有。

就边走边看边念叨:“我走出大门,看见街上一个人也没有,”这样,这句话就容易写到作文里去了。也就是下笔有话了,在修改的时候,再将“看见”改成“左右一看”。文章就生动了,二,和孩子交流时把作文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什么时间和谁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对你震动最大的是谁,他的事迹是怎样的,他的什么精神使我怎么怎么怎么。

也就是把观察时默诵的都拿出来,三,学生自己要怎么样,有什么缺点错误,以后要怎么样。敢于暴露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提高自己。比如玩手机游戏等,把这些问题写完整了。作文就写好了,四,文章的好是没有止境的。修改也是很重要的,修改包括孩子自己修改和老师修改。家长能修改得了,家长也就是老师么,修改不但是修改学生的句子。

如前所述,把“看见”改为“环顾四周”还包括适当添加句子。因为孩子始终是孩子,脑子里还是空的,很多话不在脑子里。这个还得老师补充,尤其是表达心理活动的句子,一般孩子是不会说的。老师必须添加它们。这些附加的句子必须让孩子们读几遍。读几遍之后,这些句子就会变成孩子们自己的句子。最好是老师说,让孩子自己写。


文章TAG:传承红色基因视频模板  传承  基因  红色  模板  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