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阳气足,压得住九尾狐,九尾狐方是瑞兽。在山中有野兽,有九条尾巴(九尾狐),其叫声如婴儿叫,能吃人,吃了九尾狐的肉可以不受邪气侵扰。这个描述和九尾狐非常相似,不过有九个头,老虎的爪子,其他和九尾狐非常相似,但不是九尾狐,后人可能有误读的地方。

话说,狐狸精是如何从“瑞兽”成为“淫兽”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说起狐狸精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个什么好词,特别是用在女人身上,那简直是自动给人贴上妖媚,祸乱的标签。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狐狸精也是占据一席之地,传说中,狐狸可以通过修炼,吸食日月之精华,然后慢慢幻化出人形,最终成为一种妖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青丘狐狸洞的说法,当然这是一种影视的虚构,但是虚构也是有一些历史线索和依据的,据说大禹的妻子,涂山的女娇,就是狐族,可能是以狐狸为图腾的氏族传人。

这个号称九尾白狐的女人,也给大禹生了个儿子,就是夏朝的开国者启。这个时候的狐狸精,还是一种瑞兽,九尾白狐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正所谓:“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所以狐狸也能够成为民间被供奉的“五大仙”之一。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魏晋到唐代的时候,志怪小说开始发源并流行,狐狸精这个形象,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演绎越来越丰富的角色。

《酉阳杂俎》、《太平广记》等中都记载有不少关于狐狸精的故事,大致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角色,一种是好的狐狸精,能够帮助人。另一种就是不好的,魅惑人,害人。知道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是传承了这种认识,所以就有人产生疑惑,聊斋中的狐狸精,怎么还有不是那么坏的?其实狐狸精本来是一种瑞兽存在,变坏是后人小说演绎的结果。

九尾狐是瑞兽吗?为什么《山海经》里面说九尾狐是瑞兽?

九尾狐不是瑞兽,不可盲目崇拜。龙对凤,麒麟对九狐,虽然麒麟与九狐都是阴阳中和的神兽,麒麟是充满正能量的神兽,且是绝对的瑞兽。九尾狐则不然,其充满负面的妖气,人阳气足压得住她尚可,如何人本来阴气就重,再遇到九尾狐,必死无疑。《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说九尾狐“能食人”,虽然说是生存所需,但决非善类。

但人阳气足,压得住九尾狐,九尾狐方是瑞兽。在中国文化史上,狐是妖气十足的邪兽,善于伪装,变化多端,专门用媚术来获取利益,毫无廉耻之心,无所不用其极。《聊斋》对狐的描绘很生动很传神,虽然孤妖也有可同情的地方,但其诡谲行为仍然让人毛骨悚然。《封神演义》在《武王伐纣书》基础上对千年九尾狐狸精妲己的妖媚之性大加发挥,描绘其妖术达到极致。

《山海经》中的“青丘”指的是一个地方,还是“九尾狐”的代称呢?有何依据?

《山海经》中的“青丘”指的是一个地方,而不是九尾狐的代称,只不过这个地方特产是“九尾狐”。《山海经》中关于青丘的记载。一、《山海经.南山经》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o)。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涂山氏后期就居住于青丘国。翻译一下:向东行三百里,有一座山叫青丘山,山朝阳的一面盛产玉石,山阴面多产一种青色的矿物颜料。在山中有野兽,有九条尾巴(九尾狐),其叫声如婴儿叫,能吃人,吃了九尾狐的肉可以不受邪气侵扰。山中有鸟,形状如同斑鸠,它的叫声如同大声呵斥人的声音,鸟名叫灌灌,佩戴这种鸟的羽毛就不会被蛊惑。

......涂山氏后期就居住在青丘之国,这个涂山氏是大禹(尧舜禹的大禹)妻子的氏族。(九尾狐剧照)根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大禹在涂山曾经遇到白色九尾狐,大禹说: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九尾狐据估计应该是涂山氏的氏族的图腾,大禹于是娶涂山氏的女娇,离开十个月后,生下了启,也就是夏启了。

二、《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在青丘山的北面有青丘国,哪里有四条腿,九条尾巴的狐狸。记载非常简洁。(韩国九尾狐剧照)三、《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有个称作青丘的国家,哪里有九尾狐。四、《山海经.东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long zhi),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这个描述和九尾狐非常相似,不过有九个头,老虎的爪子,其他和九尾狐非常相似,但不是九尾狐,后人可能有误读的地方。《山海经》中的《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应该是类似于对之前文章补充的,非常简练。(九尾狐形象)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在他的《子虚赋》中提到了青丘这个地方: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意思是秋天在青丘打猎,自由漫步在海外。


文章TAG:九尾狐  三角恋  纹身  妖娆  谈起  尾巴妖娆九尾狐纹身图  九尾狐妖谈起了三角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