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蔬菜,温室,温室设计▲北方冬季反季节种植温室介绍,种植温室蔬菜。大棚种植的成本比露天种植高,但大棚种植的蔬菜产量和品种都比露天种植的好。温室可以手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更方便控制病虫害。而且种植周期比较短,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补充市场的空档期,收益会更好。

大棚种植蔬菜和露天种植有什么区别?

大棚种植蔬菜和露天种植区别是很大的,下面简单的讲解一下,以供参考借鉴。大棚种植比露天种植蔬菜成本上来说会大,但是大棚种植的蔬菜产量、品种都会比露天种植的要好,大棚可以人工进行调节温度和湿度,病虫害的防治更加的方便,而且种植周期比较短,可以种植反季节的蔬菜,补充了市场的空档期,收益会更好,露天种植一般我们都要按蔬菜适合的季节来进行种植,否则是种植出来的蔬菜不好,甚至是不长。

农业种植蔬菜大棚种水稻是否值得?

近年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单一品种的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连作障碍严重,主要表现为土传病虫害加重,根系化感自毒物质积累,以及土壤盐渍化和矿物质比例失调,水旱轮作辅以绿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修复,又可以通过大量田间水的长时间浸泡,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有利于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苦瓜—叶菜—豇豆—水稻一年四茬栽培模式该模式在广西南宁地区广泛应用,通过间套作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结合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错开蔬菜大量上市的时间,通过水旱轮作,枯萎病及线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苦瓜结瓜数多、商品瓜率提高,总产量增加10%以上。平均每亩苦瓜产量2000kg,产值6000元以上;叶菜产量500kg,产值2000元以上;豇豆产量2000kg,产值4000元以上;水稻产量500kg,产值2500元以上,

年总收益在1.45万元以上。早稻—菜用大豆—青花菜一年三熟循环耕作模式该模式是由福建云霄县探索推广,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各种虫害、病菌;同时水稻秸秆、毛豆豆秆、青花菜茎秆和菜叶的还田,使3种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再利用,不仅改善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补充土壤中有机质,而且使得周年3种作物的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比往常减少20%以上,有效实现了耕地的种养结合,保证了常年种植的产量和效益不衰,

瓜菜水稻轮作模式海盐县2014年菜稻轮作模式推广面积10200亩,其中蔬菜总产量为3.73万t,产值3591万元;水稻总产量0.59万t,产值1765万元。当地菜稻轮作类型主要以露地蔬菜—单季晚稻为主,如春莴笋—单季晚稻、甘蓝—单季晚稻、春菜用大豆—单季晚稻、松花菜—单季晚稻、薄皮甜瓜—单季晚稻、马铃薯—单季晚稻等,

设施大棚蔬菜、水稻轮作面积较小,主要类型有:大棚西甜瓜—单季晚稻、大棚瓠瓜—单季晚稻、大棚茄果类蔬菜—单季晚稻。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模式成都平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自然气候条件、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发展演变出具有成都特色的“菜—稻—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成都水旱轮作区面积达65.9万亩,其中以茄果类蔬菜为早春茬口的“茄果类蔬菜—稻—菜”模式,在生产上已应用推广近20a(年),目前约53万亩的水旱轮作蔬菜基地采用该种植模式。

“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成株越冬、修枝再生等技术,实现了茄子一次定植两季采收,与早春茄子传统栽培相比,仅春季一茬每亩就可节约成本1200元,总效益增加15%以上,大棚西瓜—杂交水稻制种—绿肥水旱轮作模式该模式在江苏沿海地区应用推广,早春种植大棚西瓜,夏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秋冬种植绿肥,有效降低了连作障碍,每亩收入约6000元。

蔬菜在幼苗期是脆弱的。温室种植如何避免病虫害?


文章TAG:大棚  种植  ppt  模板  病虫害  大棚蔬菜种植ppt模板  
下一篇